造字法:会义(“录”是“渌”的本字。简化方案中“录”合并“録”)
参考链接: 水 彔 碌 康 庸 漉
水族
“彔”是“渌”(假借字“漉”)的本字;而“录”是“彔”的异体字。彔,甲骨文(绳结,借代绳索)(工,巧具)(西,水袋),表示用由转轮、吊索、水袋构成的汲水辘轳从井里打水,其中“工”表示设计轻巧的辘轳头,“屮”表示绕在辘轳轴上的井绳,“西”在袋形的里面加一点,表示水袋中有水。有的甲骨文将写成“西”。有的甲骨文在水袋下面加“水”,表示湿漉漉的水袋底部淌滴着水滴。甲骨文在汲水辘轳旁边加虎头和人,表示野兽和人类饮水的山麓,后由“麓”代替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点水滴写成四点的“水”。有的金文加双手,表示双手用力汲水。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辘轳头和水袋写成不知所云的;将金文字形中的“四点”写成“水”。隶化后楷书“彔”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辘轳头的写成,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。俗体楷书“录”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“彐”(“又”,抓持),表示手把辘轳汲水。造字本义:动词,用辘轳和水袋从井下汲水。“录”由本义动词“用辘轳汲水”,引申出形容词“湿透的,湿得渗滴水滴的”。当“录”的形容词义项“湿得渗滴水滴的”消失后,篆文再加“水”另造“渌”代替。古籍多以“录”代替“彔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彔,刻木彔彔也。象形。 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录,刻木彔彔的样子。是象形字。
①本义,动词:用辘轳和水袋从井下汲水。 本义消失。 ②动词:采用,选取。 录取 录用 / 收录 选录 君既若见录,不久望君来。——《玉台新咏 •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弃暇录用。——南朝梁 • 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 ③形容词:滴着水的,湿漉漉的。 该义项后由“渌”(“漉”)代替
④本义,动词:铭刻、记载、载入。 录放 录供 录相 录音 录影 录入 录制 / 抄录 登录 记录 摘录 录,记之具也。——《广雅 • 释诂三》 《春秋》录内而略外。——《公羊传 • 隐公十年》 录功而与官,则莫敢索官。——《韩非子 • 外储说左下》 融为太尉,并录尚书事。——《后汉书 • 章帝纪》 手自笔录。——明 •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 ⑤名词:记载的内容,文件。 / 名录 语录 目录 回忆录 同学录 皆辨其物而奠其录。——《周礼 • 职币》
极可能是淘金
淘金也
《剥》甲骨文有两款字形,一形从“倒人(倒悬的人)”从刀(动武)。篆文则用“卜”代替“人”写成了“卜刂”,异体字“肉刂”现今文字规范,统一用“剥”。本义:古时一种酷刑,将人倒吊活剐。引申义剥落、割裂等。一形从“囊漉(滤袋)”从刀(动武),篆文则将“滤袋”写成了“录”,隶书最终定形成“剥”,本义:用武力侵占他人所得,引申义剥削、剥夺等。《录》甲骨文是“辘轳上吊着一个滴水袋子”,有的甲骨文在“水袋”中加“一点”指示符(表示存留物)。金文承续字形,再添加“水”。后篆文写成了“录”。本义:用水袋过滤提取,引申义录取、录用。后金文利用其“淘洗之意”造“録”字,以表淘金后的沙金之色。《绿》甲骨文从糸(丝线)从录(滤袋提取),异体字“菉”,本义:用提取的植物色素染丝线。
录的甲骨文像从水井中提水。本意就是一桶桶取水。目录就是这个意思,从整篇文章中提炼核心。
1、 改版后的象形字典网将在2019年12月初上线,收字范围从旧版的3200字头扩展到7500字头,网页质量有明显
提高,用户的互动功能得到极大的加强。
2、 新版象形网实行付费会员制(将来还会回到免费状态,具体时间不确定),非注册会员将不能自由浏览全站网
页,每天只能自由浏览非字头内容页、及有限浏览字头内容页。
3、 新版象形网在收费的同时,也以制度化、透明化的奖金形式,奖励用户各种形式的支持和贡献。
2019-11-21 象形字典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