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字法:会义
参考链接: 草 床 死 骨 坠 壑 庄
草族
葬,甲骨文(至,即“倒”的本字,倒下、躺下)(长草的地面,草地),表示卧尸草地之下。有的甲骨文用“艸”代替“草地”,用棺中的人代替躺下的人。有的甲骨文省去“艸”,加双手,表示“抬棺出殡”。有的甲骨文(爿,床板)(骨,尸骸),表示将尸体停放在床板上。篆文综合几款甲骨文字形,(艸)表示在墓地植草;(死)表示死尸;(一)表示停尸的床板; (是对甲骨文双手的误写,写成“艸”),表示抬棺出殡。造字本义:动词,将死者埋入地下,并在墓地植草伪装,以防盗墓。隶书将篆文字形中本是双手的写成“草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葬,藏也。从死在茻中;一其中,所以薦之。《易》曰:“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。”
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葬,埋藏。字形采用“死”作边旁,像是死者被埋在茻中;字形中的“一”表示死者身在其中,所以要培土植草掩盖他。《易经》上
说:“古代的葬法,用厚厚的草木将尸体包裹起来。”
①本义,动词:将死者埋入地下。 葬埋 葬送 葬身 葬礼 / 安葬 埋葬 送葬 葬,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葬也者,藏也。——《礼记 • 檀弓》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。——《荀子 • 礼论》 赐钱二百万以葬。——《汉书 • 李广苏建传》 分其汤肉葬之。——晋 • 干宝《搜神记》 ②动词:处理死者尸体。 / 海葬 火葬 天葬
乙8818似乎没有释为“葬”的字,粹1528也同样没有这个字。但是粹1528的字体王本兴《甲骨文字典》里有收录。可是网上此字体出处几乎都是错的。
台灣原住民和美洲原住民都將死者葬於家中....
入土为安的死后葬礼是黄帝发明的,在更早期,人类死后‘厚之以薪’,拿柴草一裹弃之野外,任野兽啃咬。葬礼保持了人死后的尊严,黄帝时期的华夏早期为人类文明奠定了全面的基础。
古文的字形从上向下:竹字头、臧的半包围结构(厂+左侧两个拐)、死、一横、艸。首先古人死时用竹席重重包裹(有的甚至在棺木外还包竹席,最新考古都证实这点),其次半包围结构表意也表音,就是藏的意思。半包围还把下面一横和艸盖住,意为不仅要把尸首藏在竹席里,还要藏在大地之中和草中。古文里面的手和草很像,有时难以区分,从字形看,这个葬字应该下面是草。回过头来看,小篆基本继承了古文的写法,但是没有了藏的意符和声符,另外竹字头改成了草字头,没有了一横的大地(来自于土,复归于土),仅保留了草中之意,内涵损失了多少!当然,除了字形失传,风俗的变化也有关系,后来裹尸用麻布等其他材料,古老的风俗意义也模糊了。另外,也可以看出甲骨文跟古文相差甚远,在中华舞台上曾风靡一时,终悠然而去。
1、 改版后的象形字典网将在2019年12月初上线,收字范围从旧版的3200字头扩展到7500字头,网页质量有明显
提高,用户的互动功能得到极大的加强。
2、 新版象形网实行付费会员制(将来还会回到免费状态,具体时间不确定),非注册会员将不能自由浏览全站网
页,每天只能自由浏览非字头内容页、及有限浏览字头内容页。
3、 新版象形网在收费的同时,也以制度化、透明化的奖金形式,奖励用户各种形式的支持和贡献。
2019-11-21 象形字典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