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字法:会义(古代“德”、“得”通用)
参考链接: 行 有 贝
行族
得,甲骨文(手,拾)(贝,最原始货币),表示拾贝。有的甲骨文加“彳”(行进),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。造字本义:动词,捡到贝壳,喜获财富。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。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。有的篆文加“彳”,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的“贝”写成“见”。远行拾获海贝为“得”;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“遂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得,行有所得也。从彳,聲。,古文省彳。
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得,远行探索而有所获。字形采用“彳”作边旁,采用“”作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得”字,省略了“彳”。
①本义,动词:远行拾贝 dé。 本义只见于古文
得,行有所得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②动词:拥有,获取 dé。 得便 得当 得宠 得益 得到 得手 得失 得道 得法 得分 得数 得救 得力 得胜 得时 得势 得体
得主 得不偿失 得寸进尺 得天独厚 得心应手 得意忘形 得道多助 / 心得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。——《论语》 礼得其报则乐。——《礼记 • 乐记》 知得而不知丧。——《易 • 文言》 武王得之矣。——《吕氏春秋 • 义赏》 筌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筌。——《庄子 • 外物》 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。——《孟子 • 梁惠王上》 人若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——《后汉书 • 岑彭传》 佳婿难得。——《世说新语 • 假谲》 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——唐 • 杜甫《偶题》 傲啸东轩下,聊复得此生。——陶渊明《饮酒》 卖炭得钱何所营。——唐 •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。——唐 •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 ③动词:实现,完成,结束 dé。 得了 得意 得志 / 不得了 洋洋得意 洋洋自得 虑而后后能得。——《礼记 • 大学》 至德不得。——《庄子 • 秋水》 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。——《荀子 • 劝学》 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——《史记 • 管晏列传》 常使两情皆得,彼此俱畅。——《世说新语 • 文学》 弦弦掩抑声声思,似诉平生不得志。——唐 •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 ④助动词:能够,可以 dé。 / 办得到 不得不 粗心不得 哭笑不得 孔子下,欲与之言,趋而避之,不得与之言。——《论语 • 微子》 进退不得,为之奈何?——《吴子 • 应变》 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——《史记 • 项羽本纪》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。——《韩非子》 ⑤副词:必须,应该,肯定 děi。 得走了 得三天才能完成 尚得推贤不失序。——《荀子》 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——《史记 • 项羽本纪》 犹得备晨炊。——唐 • 杜甫《石壕吏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——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 ⑥动词:导致,招致 dé。 得病 得罪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。——《史记 •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又得罪舅姑。——唐 •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 适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。——《明史 • 海瑞传》
得,德也,获取稀缺稀有而高尚之物也。
“此言得之”的“得”怎么翻译?“得”是否有“正确的”意思?
上古前期(西周以前)上古前期,“得”字是“获得”的意思,只作动词用。我国最早的文献甲骨文里,“得”字已经出现了。甲骨文中的“得”字从又持贝,纯属“获得”的意思(甲骨文中的“获”字亦作从又持佳;“得”、“获”两字不但构造相近,而且意思相同)。例如《左传》定公九年:“凡获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获”,《说文》:“得,行有所(古得字)也”。这些早期的文献和注释里,都告诉我们“得”字最初是“获得”的意思。
“一把从他手里de过来了”方言中的“DE”应该是“逮”的意思
1、 改版后的象形字典网将在2019年12月初上线,收字范围从旧版的3200字头扩展到7500字头,网页质量有明显
提高,用户的互动功能得到极大的加强。
2、 新版象形网实行付费会员制(将来还会回到免费状态,具体时间不确定),非注册会员将不能自由浏览全站网
页,每天只能自由浏览非字头内容页、及有限浏览字头内容页。
3、 新版象形网在收费的同时,也以制度化、透明化的奖金形式,奖励用户各种形式的支持和贡献。
2019-11-21 象形字典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