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詹2016
2016-10-11 13:11:38
扫字纠正下,正体字是左手右帚,造字还是说的过去,不见得是反证. 但是这些字中'反E'这个构件不是代表手.
老詹2016
2016-10-11 13:05:22
有传说少康看到受伤的野鸡爬行过之地干净许多,于是拔鸡毛捆扎成扫拂之物,也就是现在鸡毛掸子的前身.甲骨文字形正是捆扎的羽毛.甲骨文'妇','归'都是从'帚'.小篆字形里面有这个'反E'的还有:彗,慧,雪等. 因为多把'反E'解为手, 就特别不顺.恐怕这个'反E'还是羽毛和飞翔的意思,而不是'手',尽管二者很接近. 仔细看有区别.作为篆文构件的'又'(手)部中间的那一划很长,典型的可以看'友','争'等等.作为反证,后造的'扫'字,如果'反E'代表手,两个手? 要这样去解释扫就特别牵强别扭.
这样我们回过头来看: 篆文'帚'是下身覆巾(系上围裙)用帚打扫, 彗的上面两个'生'代表天体或者星座(和'星'中的生相同),就是在天体中或天体间形如羽毛(彗尾)飞行的星体, 慧是心中的灵感(心如宇宙,慧念一闪而过),雪是空中如雨点般飞下的羽毛状物.
小篆是承前启后的,有论证小篆更多的是继承了仓颉大篆,比甲骨文金文更加接近上古文字,有一定的道理. 正如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 有纷乱的年代, 如战国文字的混乱, 也有一统华夏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时代, 如始皇'书同文'.而且统一与传承是主流. 秦国居西周之地,本身文化历史上就更具备继承正统的条件. <说文>在历史上影响巨大是有深刻原因的, 小篆恐怕还是不能多以讹变解释.